- 黃永和、張新仁(2018年10月)。師資生教學表現評量的設計與實施經驗探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4(3),101-128。(TSSCI第一級)(本文為教育部補助專題研究「師資生教學實務能力檢測總計畫暨國民小學師資培育類科教學實務能力檢測計畫」的部分研究成果)(ISSN: 1816-6504)
- 王金國、盧柏宏與黃永和(2017年1月)。九年級的活化英語課。師友,第595期,83-87頁。
- 黃永和(2016年12月)。期望地位對小組學習的影響與因應策略。教育論叢,第4期,15-32頁。
- 黃永和(2016年3月)。成為21世紀的專業教師:合共同備課、觀課與議課。教育研究月刊,第263期,4-17頁。
- 黃永和(2015年6月)。國小教師社會互動學習能力的教學效能感研究。教師專業研究,第9期,1-29頁。
- 黃永和(2015年3月)。合作學習傾聽與發表技巧的指導。國民教育,第55卷1期,101-110頁。
- 黃永和(2014年10月)。輕鬆翻轉教學--引導學生共同學習的有效三步曲。翰林出版社愛教育專刊,第6輯,8-11頁。
- 黃永和(2013年12月)。低成就學生的特質與輔導。新北市教育季刊,第9期,19-23頁。
- 黃永和(2013年12月)。進修教師在問題引導學習取向課程中的學習經驗。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第6卷2期,91-116頁。
- 黃永和、李佳潔(2013年12月)。營造討論的學習環境:一個班級的教學實踐經驗。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第30卷2期,29-64頁。
- 黃永和(2013年10月)。合作學習「角色安排」的意義與功能。國民教育,第54卷1期,96-104頁。
- 黃永和(2013年6月)。合作學習的教學實務議題探析。國民教育,第53卷5期,78-88頁。
- 黃永和(2012年8月)。激發學習活力──遊戲在教學上的應用。教師天地,第179期,23-28頁。
- 黃永和(2012年6月)。國小學童作文自我效能量表之發展。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第32期,1-24頁。
- 黃永和、郭美麟(2012年6月)。國小師資生集中實習參與態度與教學專業成長之研究。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第5卷1期,23-48頁。
- 黃永和(2012年4月)。新時代的教師能力--營造教室學習社群的環境。師友,第538期,36-42頁。
- 黃永和(2012年2月)。指標本位教學卓越計畫的迷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1卷4期,36-40頁。
- 田耐青、黃永和(2011年6月)。越南華文教師教學現況與研習需求之探究。國民教育,第51卷5期,98-103頁。
- 黃永和(2010年8月)。支持學習社群的班級經營系統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第196期,48-59頁。
- 黃永和(2008年4月)。「實務社群」在教學專業發展的應用。國民教育,第48卷4期,50-59頁。
- 黃嘉雄、洪福財、黃永和、蔡明學、陳淑珣、周慧玲(2008年4月)。國小教師教學基本能力指標。國民教育,第48卷4期,60-67頁。
- 黃永和(2005年7月)。教學文化的概念探討。課程與教學季刊,第8卷3期,27-40頁。(TSSCI)(國科會補助之研究計畫產生,NSC92-2413-H-152-008)
- 黃永和(2004年3月)。微縮教學的再思及其實施成效初探。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七卷一期,135-166頁。(TSSCI觀察名單)
- 黃永和、莊淑琴(2004年1月)。「協同教學」的回顧與展望。教育研究月刊,第117期,64-77頁。
- 莊淑琴、黃永和(2003年12月)。心像策略教學的實施成效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期刊,第26期第4冊,615-641頁。(TSSCI正式名單)
- 黃永和(2003年9月)。有效教學的班級經營。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實習教師輔導通訊,第八期,5-6頁。
- 黃永和(2002年10月)。後現代思潮與課程改革:一種後現代科學的觀照角度。教育研究月刊,第102期,54-66頁。
- 黃永和、莊淑琴(2002年9月)。結合多元智慧的網路輔助跨課程寫作教學方案及其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五期,51-86頁。(TSSCI觀察名單)
- 黃永和(2002)。結合多元智慧的童詩寫作教學方案。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2卷6期,頁169-182。
- 黃永和、莊淑琴(2000)。多元智慧學習中心的課堂環境之規劃與經營。載於台北縣新店市北新國民小學主編,北新國小教師研究專輯(1-24頁)。台北:台北縣新店市北新國小。
- 黃永和、莊淑琴(2000)。「心像策略教學模式」之建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一卷三期,165-181頁。
- 黃永和(1999)。網路輔助寫作環境之探討。國教學報,第十一期,283-306頁。
- 黃永和(1999)。課程統整的理論與方式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第十二期,231-260頁。
- 黃永和(1999)。電腦網路在教學上的輔助功能與應用--以「台北市長安國小網路輔助寫作中心」為例。視聽教育,第41卷2期,17-24頁。
- 黃永和(1999)。杜威與郭耳堡的道德教育思想之比較研究。教師之友,第40卷4期,42-48頁。
- 黃永和(1999)。「情境學習:合法周邊參與」一書中的要意與啟示。國教之聲,第32卷3期,47-53頁。
- 黃永和(1998)。Fogarty的十種課程統整方式。教師之友,第39卷四期,10-21頁。
- 黃永和(1998)。遷移理論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九卷二期,165-178頁。
- 黃永和(1988)。數學哲學及其對數學教育的影響與啟示。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第六卷1期,91-105頁。
- 黃永和(1998)。「課程實施」的三種觀點及其對課程改革之啟示。教師之友,第39卷1期,14-21頁。
- 黃永和(1998)。杜威與當前教育思潮。國教之聲,第31卷3期,50-55頁。
- 黃永和(1997)。教學表徵--教師的教學法寶。國教世紀,第178期,17-24頁。
- 黃永和(1997)。學科教學知識研究方法之評析。教師之友,第38卷1期,14-20頁。
- 黃永和(1997)。數學教育的基礎——談數學本質及其對數學教育的影響。國教園地,第59、60期,33-36頁。
- 黃永和(1997)。數學哲學的近代發展與分析。教師之友,第38卷3期,37-44頁。
- 黃永和(1996)。國小實習教師數學學科教學知識之個案研究。發表於中華民國第十二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主辦。
- 黃永和(1996)。認知科學的哲學批判。高市鐸聲,第7卷1期,37-39頁。
- 黃永和(2019年9月)。問題引導學習應用於「補救教學與實習」課程之研究。發表於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專案辦公室主辦,107年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交流會(教育學門)。臺北:銘傳大學。(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補助,計畫編號PED107010)
- Huang, Y. H. (2017/Aug). Investigating students’ motivation toward small-group learn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Global Active Learning Summit, Tokyo, Japan.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補助,MOST 106-2410-H-152-007 -SSS)
- 張新仁、黃永和(2017年6月)。師資生教學實務演示能力檢測的設計與實施。發表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主辦,105學年度精進師資素質暨精緻特色發展計畫成果發表會。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專題研究計畫補助)
- Chang, S. J., Tyan, N. C., Huang, Y. H., Wang, L. W., & Lin, M. H. (2016/Nov). Taiwan Cooperative Learning (TCL) Project experience and research finding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Jap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2016 Conference, Mie University, Tsu-shi, Mie-ken, Japan.
- Huang, Y. H. (2016/June). Taiwanese Teachers’ Motivation for Participating in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6 Canad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Mississauga, Canada.(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補助,MOST 104-2410-H-152-007-SSS)
- 黃永和(2015年12月)。差異化教學的理念與實務。載於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主辦,新北市104年教學培力教師精進教學社群成果發表會(頁1-18)。新北市: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 Huang, Y. H. (2015/June). Assessing Social Interaction Teaching Self-Efficacy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pei are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5 International Hokkaido Forum-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Sapporo, Hokkaido, Japan.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補助,MOST 103-2410-H-152-016-)
- Huang, Y. H., & Tseng, J. J. (2014/Aug). In-service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a teacher development program based 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14 Clute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補助,NSC 102-2410-H-152-015-SSS)
- 田耐青、黃永和(2010年10月)。越南華語文教師教學現況與需求之探究。載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中心、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華語文中心、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華語文碩士學位學程、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主辦,2010華語文教學與實務研討會論文集(頁61-81)。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 Huang, Y. H. (2008/January). Connec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6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Honolulu, Hawaii.
- 黃永和(2006年11月)。圖形組織作為教學工具的探討與實踐:一個教學實務社群的發展經驗。刊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主編,教育專業發展:教育研究理論與實務之整合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頁61-83)。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 黃永和(2002年9月)。有效的協同教學及其實踐原則之探討。刊載於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主編,協同教學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手冊(頁5-16)。新竹縣:新竹縣教育研究發展暨網路中心。
- Huang, Y. H. (2008). Connect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6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Honolulu, Hawaii.
- Huang, Y. H. (2009). Situated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al Research. Taipei, Taiwa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 Huang, Y. H. (2012). Developing the composition-writing self-efficacy scale.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Journal, 32(1), 1-24.
- Huang, Y. H., & Kuo, M. L. (2012). Preservice teachers' learning attitude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in intensive student teaching.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5(1), 23-48.
- 張新仁、黃永和、汪履維、王金國與林美惠(2013)。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手冊。臺北: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Chang, S., Huang, Y., Wang, L., Wang, C., & Lin, M. (2013). Instructor's manual for cooperative learning. Taipei: Ministry of Education.]
- 黃永和(2013a)。合作學習的教學實務議題探析。國民教育,53卷5期,78-88頁。 [Huang, Y. (2013a). Issues in implement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Elementary Education, 53(5). 78-88.]
- 黃永和(2013b)。合作學習「角色安排」的意義與功能。國民教育,54卷1期,96-104頁。 [Huang, Y. (2013b).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assigning roles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Elementary Education, 54(1). 96-104.]
- 黃永和(2015a)。合作學習傾聽與發表技巧的指導。國民教育,55卷1期,101-110頁。 [Huang, Y. (2015a). Develop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for cooperative learning. Elementary Education, 55(1). 101-110.]
- 黃永和(2015b)。國小學生社會互動學習能力的效能信念。載於張新仁主編,中小學教學改革(頁79-104)。臺北:五南。 [Huang, Y. (2015b). Self-efficacy beliefs of elementary students in social interaction learning. In S. Chang (Ed.),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p. 79-104). Taipei: Wu-Nan.]
- 黃永和、李佳潔(2013)。營造討論的學習環境:一個班級的教學實踐經驗。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第30卷2期,29-64頁。 [Huang, Y., & Lee, C. (2013). Creating a discussion-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of implementation in an elementary classroom. Educational Journal of NHCUE, 30(2), 29-64.]
黃永和(2020年9月)。合作學習。載於林佩璇主編,教學原理:理論、實踐與專業(頁105-119)。台北:師大書苑。(ISBN: 978-986-99463-0-8)
黃永和(2019年8月)。小組學習:環境、動機與公平性之研究。臺北:五南。(ISBN: 978-957-763536-5)
1.黃永和(2019年9月)。問題引導學習應用於「補救教學與實習」課程之研究。教育部補助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計畫編號PED107010。(計畫主持人)(核定文號:中華民國107年7月24日臺教高(五)字第1070108736Y號)(本計畫獲選為「教育部107年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亮點計畫」,教育部109.1.9臺教高五字,第1090002665號函)
2.張新仁、黃永和、田耐青、王金國、汪履維、林美惠(2019年8月)。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計畫第七年成果報告。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計畫協同主持人)
3.黃永和(2019年1月)。不同期望地位學生對小組學習的環境知覺、動機與參與平等性之探究。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MOST 106-2410-H-152-007 -SSS。(計畫主持人)
計畫名稱 |
委託機構 |
起訖年月 |
計畫擔任的工作 |
小組學習正向互賴與學生參與平等性的關係探究 |
科技部 |
108/8~109/12 |
主持人 |
問題引導學習應用於「補救教學與實習」課程之研究 |
教育部 |
107/8~108/7 |
主持人 |
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計畫 |
教育部 |
108/8~109/7 |
協同主持人 |
1-1.校內專業服務
年度 |
項 目 |
擔任職務 |
107/8~109/7 |
校內行政 |
教學發展中心主任 |
108年3月22日至24日 |
2019國際合作學習學術研討會──合作學習在東亞與全世界 |
承辦委員會委員 |
109 |
校內委員會 |
教師申訴評議委員會委員 |
1-2.校外專業服務
年度 |
項 目 |
擔任職務 |
102學年起 |
新北市國小社會領域輔導團 |
指導教授 |
108~迄今 |
台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及研究教師諮詢輔導委員 |
輔導委員 |
年度 |
獎勵單位 |
榮 譽 事 蹟 |
107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107年教學優良獎 |
109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
教育部特殊優秀人才獎勵 |